之四

2020/11/15 12:41

冠脉支架带量采购导致价格剧降的消息又引来各种讨论,主要还是从价格剧降是否会导致产品退出市场以及所谓降价引发药物研发投入的减少两个角度。

第一次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和第一次药物带量采购(即所谓4+7)一样,本质上并非招投标而是价格谈判,是一种试探供应商底线的方式。拟中选资格要求企业申报价≤最低产品申报价 1.8 倍,或申报价>最低产品申报价 1.8 倍,但低于 2850 元。冠脉支架,甚至冠脉药物洗脱支架是已经发展很成熟的技术,一年接近110万的植入量,国产化的普及以及相对较高的价格确实是作为高值耗材带量采购头炮的产品,而市场的反应显然是良好的。

看到一种说法,即从心内科医生的角度,支架价格的下降使得其穿着铅衣冒着辐射做微创手术的动力大大降低。那这种动力的存在如果是器械公司给的回扣多是不是本来就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而另外一方面,马上开展的DRGs和DIP改革显然也是在大幅度药械价格降低的前提下提高每一个病种包中其他成本的占比。更何况冠脉支架的滥用早已是一个日常讨论话题,如果这次价格下降反而如某些自媒体所言可以带来植入量的下降,那不是正是一个治理过度医疗的例子么?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讲,药品的过度供给并不会因为价格的上升而需求下降,因为一处方权不在最终消费者手中二价格上升的大部分会被统筹资金覆盖传递到最终消费者身上的只有较小的比例。只有价格下降,才会促使供给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减少的状况。然而带量采购的主持者当然想到了这一点,带量采购是有保证额度的,如果中选者最后供货不成,那就接受惩罚。

以现在可以观察的某些因为带量采购而引发的意外断货事件,大抵是两种情况,一需求量剧增导致产量或者进口量无法跟上从而断货,二则是在带量采购中选选择联盟省份的时候某些省并未受到青睐从而导致某些病人的常用品牌药出现断货。前者只要物流优化就可以了,后者那就是无解了。

至于说因为带量采购大幅降价而导致企业药物研发投入的减少就更是笑话了,以现在前三批带量采购所涉及的产品都是过了专利期的产品,降价降得狠的都是仿制药,而那几个降价最狠的原研药,拜糖平弥可保在中国上市都已经二十年以上,开普兰斯沃也接近十五年,其全球产量供给可能都是为了中国一家的需求作出贡献,一旦放弃,失去市场事小,全球供应链和生产重整事大。除非有预案,否则无论如何都要以渐进的方式退出市场。

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带量采购还是DRGs,DIP改革,医院的财务状况应该可以得到改善,中国的公立医院大多不上市,所以财务状况的改善可能无法直观从报表中反应。普药的大幅度降价,带量采购承诺医保30%预付,及DRGsDIP改革中的预付,都可以改善医院的现金流量从而降低债务水平。